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黑客在线接单,网站入侵,渗透测试,渗透网站,入侵网站

灰鸽子木马病毒包下载(灰鸽子木马病毒包下载不了)

本文目录一览:

灰鸽子哪里下

灰鸽子2005病毒的特点是:1、运行后,病毒进程插入所有当前正在运行的进程中;2、隐藏病毒自身进程;3、隐藏病毒文件;4、将自身注册为系统服务,实现启动加载。因此,染毒后很难在WINDOWS下将病毒杀净。

手工查杀灰鸽子2005的关键一步是找到病毒注册的系统服务名,将其从注册表HKEY_LOCAL_MACHINE\ SYSTEM \ CURRENTCONTROLSET \ SERVICES分支中删除。然而,由于黑客配置灰鸽子2005服务端时命名的系统服务名五花八门,没有一定规律可循,因而使不少人中招后难以下手清除病毒。

其实,灰鸽子2005有一个弱点,可供手工杀毒时利用。这个弱点就是——用HijackThis1.99.1扫系统日志,O23项可以显示灰鸽子注册的系统服务名(例:WindowsPowerServer)和可执行文件名(例: D:\WINDOWS\spoolvs.exe)。(注:NT系统的HiajckThis日志中才有O23项;WIN98等非NT系统不可能有此项。)

因此,建议因感染灰鸽子2005的发帖求助的网友按以下步骤操作:

1、用HijackThis1.99.1(本帖附件中的一个小工具)扫系统日志,在O23项中寻找灰鸽子2005注册的系统服务名(例:WindowsPowerServer)。如果自己看不懂HijackThis日志,可以将日志贴在帖子中,请别人帮助辨认。

2、确认灰鸽子2005注册的系统服务名后,打开注册表编辑器,定位到HKEY_LOCAL_MACHINE\ SYSTEM \ CURRENTCONTROLSET \ SERVICES分支,删除左栏中的病毒服务名(例: WindowsPowerServer)。

3、重启系统,在“文件夹选项”的“查看”面板中勾选“显示系统文件”、“显示所有的文件和文件夹”两项,点击“确定”按钮。然后在%windows%下寻找病毒文件名(例: D:\WINDOWS\spoolvs.exe),找到后删除之。需要注意的是:灰鸽子2005生成的病毒文件为一组,3-4个。病毒文件命名有一定规律,即:X.exe、X.dll、X_hook.dll以及XKey.dll,其中“X”指病毒文件名的可变部分。例如,你的系统感染灰鸽子2005后,在HijackThis1.99.1日志中看到“O23 - Service: RSVPS (QoS RSVPS) - Unknown owner - D:\WINDOWS\spoolvs.exe”这样的信息,那么,这个日志提示:这个灰鸽子2005服务端注册的系统服务名是“ RSVPS ”;生成的病毒文件是spoolvs.exe、spoolvs.dll、spoolvs_hook.dll,可能还有一个spoolvsKey.dll。这一组3-4个病毒文件位于D:\WINDOWS\文件夹中。

附:HijackThis日志中见到的灰鸽子2005注册的系统服务名与病毒文件名(供手工杀毒参考)

O23 - Service: WINL0G0N - Unknown - C:\WINDOWS\WINL0G0N.EXE

O23 - Service: Windows_Helper - Unknown - C:\WINDOWS\3721.exe

O23 - Service: ray-pigeon-sorver-unknwn-c:/windows/lerver.exe

O23 - Service: Remotee - Unknown - C:\WINNT\explercr.exe

O23 - Service: Gerver - Unknown - C:\WINDOWS\ *** csc.exe

O23 - Service: Intelnet - Unknown - C:\WINDOWS\system.exe

O23 - Service: ssvn - Unknown - C:\WINNT\Servers.exe

O23 - Service: Distributed Coordi - Unknown - C:\WINNT\cmmon32.com

O23 - Service: Contact Information - Unknown - C:\WINDOWS\svchost.exe

O23 - Service: DNS Pigeon Server - Unknown - C:\WINDOWS\Rver.exe

O23 - Service: system Management Instrumenta - Unknown - C:\WINDOWS\comines.exe

O23 - Service: Plug and Play . - Unknown - C:\WINDOWS\crsss.exe

023- Service: Pigeon_Server-Unknown-C:\WINDOWS\Server.exe

O23 - Service: Windows Update Servers - Unknown - C:\WINDOWS\winupdate.exe

O23 - Service: Windows Management Player - Unknown - C:\WINNT\system.exe

O23 - Service: Application Performance Explor - Unknown - C:\WINDOWS\svchost.exe

O23 - Service: Windows Management Drivers - Unknown - C:\WINNT\win32help.exe

O23 - Service: WindowsPowerServer - Unknown - C:\WINNT\Server.exe

O23 - Service: RSVPS (QoS RSVPS) - Unknown owner - D:\WINDOWS\spoolvs.exe

灰鸽子(Backdoor.Huigezi)作者现在还没有停止对灰鸽子的开发,再加上有些人为了避开杀毒软件的查杀故意给灰鸽子加上各种不同的壳,造成现在 *** 上不断有新的灰鸽子变种出现。尽管瑞星公司一直在不遗余力地收集最新的灰鸽子样本,但由于变种繁多,还会有一些“漏网之鱼”。如果您的机器出现灰鸽子症状但用瑞星杀毒软件查不到,那很可能是中了还没有被截获的新变种。这个时候,就需要手工杀掉灰鸽子。

手工清除灰鸽子并不难,重要的是我们必须懂得它的运行原理。

灰鸽子的运行原理

灰鸽子木马分两部分:客户端和服务端。黑客(姑且这么称呼吧)操纵着客户端,利用客户端配置生成出一个服务端程序。服务端文件的名字默认为G_Server.exe,然后黑客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这个木马(俗称种木马或者开后门)。种木马的手段有很多,比如,黑客可以将它与一张图片绑定,然后假冒成一个羞涩的MM通过 *** 把木马传给你,诱骗你运行;也可以建立一个个人网页,诱骗你点击,利用IE漏洞把木马下载到你的机器上并运行;还可以将文件上传到某个软件下载站点,冒充成一个有趣的软件诱骗用户下载……

G_Server.exe运行后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目录下(98/xp下为系统盘的windows目录,2k/NT下为系统盘的Winnt目录),然后再从体内释放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到windows目录下。G_Server.exe、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三个文件相互配合组成了灰鸽子服务端,有些灰鸽子会多释放出一个名为G_ServerKey.dll的文件用来记录键盘操作。注意,G_Server.exe这个名称并不固定,它是可以定制的,比如当定制服务端文件名为A.exe时,生成的文件就是A.exe、A.dll和A_Hook.dll。

Windows目录下的G_Server.exe文件将自己注册成服务(9X系统写注册表启动项),每次开机都能自动运行,运行后启动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并自动退出。G_Server.dll文件实现后门功能,与控制端客户端进行通信;G_Server_Hook.dll则通过拦截API调用来隐藏病毒。因此,中毒后,我们看不到病毒文件,也看不到病毒注册的服务项。随着灰鸽子服务端文件的设置不同,G_Server_Hook.dll有时候附在Explorer.exe的进程空间中,有时候则是附在所有进程中。

灰鸽子的手工检测

由于灰鸽子拦截了API调用,在正常模式下木马程序文件和它注册的服务项均被隐藏,也就是说你即使设置了“显示所有隐藏文件”也看不到它们。此外,灰鸽子服务端的文件名也是可以自定义的,这都给手工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对于灰鸽子的检测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上面的运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无论自定义的服务器端文件名是什么,一般都会在操作系统的安装目录下生成一个以“_hook.dll”结尾的文件。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较为准确手工检测出灰鸽子木马。

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进入安全模式的 *** 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或者在启动计算机时按住Ctrl键不放),在出现的启动选项菜单中,选择“Safe Mode”或“安全模式”。

1、由于灰鸽子的文件本身具有隐藏属性,因此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2、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称输入“_hook.dll”,搜索位置选择Windows的安装目录(默认98/xp为C:\windows,2k/NT为C:\Winnt)。

3、经过搜索,我们在Windows目录(不包含子目录)下发现了一个名为Game_Hook.dll的文件。

4、根据灰鸽子原理分析我们知道,如果Game_Hook.DLL是灰鸽子的文件,则在操作系统安装目录下还会有Game.exe和Game.dll文件。打开Windows目录,果然有这两个文件,同时还有一个用于记录键盘操作的GameKey.dll文件。

经过这几步操作我们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些文件是灰鸽子木马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清除。

灰鸽子的手工清除

经过上面的分析,清除灰鸽子就很容易了。清除灰鸽子仍然要在安全模式下操作,主要有两步:1、清除灰鸽子的服务;2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注意:为防止误操作,清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

一、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2000/XP系统:

1、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exe”,确定。),打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注册表项。

2、点击菜单“编辑”-》“查找”,“查找目标”输入“game.exe”,点击确定,我们就可以找到灰鸽子的服务项(此例为Game_Server)。

3、删除整个Game_Server项。

98/me系统:

在9X下,灰鸽子启动项只有一个,因此清除更为简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项,我们立即看到名为Game.exe的一项,将Game.exe项删除即可。

二、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安全模式下删除Windows目录下的Game.exe、Game.dll、Game_Hook.dll以及Gamekey.dll文件,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至此,灰鸽子已经被清除干净。

小结

本文给出了一个手工检测和清除灰鸽子的通用 *** ,适用于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灰鸽子木马及其变种,然而仍有极少数变种采用此种 *** 无法检测和清除。同时,随着灰鸽子新版本的不断推出,作者可能会加入一些新的隐藏 *** 、防删除手段,手工检测和清除它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当你确定机器中了灰鸽子木马而用本文所述的 *** 又检测不到时,更好找有经验的朋友帮忙解决。

同时随着瑞星杀毒软件2005版产品发布,杀毒软件查杀未知病毒的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经过瑞星公司研发部门的不断努力,灰鸽子病毒可以被安全有效地自动清除,需要用户手动删除它的机会也将越来越少。

病毒注册的服务项。随着灰鸽子服务端文件的设置不同,G_Server_Hook.dll有时候附在Explorer.exe的进程空间中,有时候则是附在所有进程中。

中了灰鸽子怎么办?

在网上有很多专门查杀灰鸽子病毒的程序,下载一个。

还有找到了一个文章,希望有帮助。

“灰鸽子病毒”传播的甚是厉害,5Q上有不少人以发布卡巴斯基杀毒软件为名,在其中暗藏病毒,尤其以自解压包的文件最为危险,其病毒程序在自解压后能够自动运行,并在生成木马程序后自动删除源文件!而灰鸽子病毒的作者至今还没有停止对灰鸽子的开发,再加上有部分人为了避开杀毒软件的查杀故意给灰鸽子加上各种不同的壳,造成现在 *** 上不断有新的灰鸽子变种出现。现在即使是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也未必可以完全进行查杀,可能在正常杀毒下显示已完全清除,但可能在你重新启动后,木马程序再次生成!!!在这里结合本人的实际经验给出一个“灰鸽子病毒”手动清除的办法!

灰鸽子的运行原理

灰鸽子木马分两部分:客户端和服务端。黑客(姑且这么称呼吧)操纵着客户端,利用客户端配置生成一个服务端程序。服务端文件的名字默认为G_Server.exe,然后黑客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这个木马(俗称种木马或者开后门)。种木马的手段有很多,比如,黑客可以将它与一张图片绑定,然后假冒成一个羞涩的MM通过 *** 把木马传给你,诱骗你运行;也可以建立一个个人网页,诱骗你点击,利用IE漏洞把木马下载到你的机器上并运行;还可以将文件上传到某个软件下载站点,冒充成一个有趣的软件诱骗用户下载……

由于灰鸽子病毒变种繁多,其文件名也很多变,近来发现的以(Backdoor.GPigeon.sgr)类型居多,不易对付,在被感染的系统%Windows%目录下生成三个病毒文件,分别是 G_Server.exe,G_Server.dll,G_Server_Hook.dll。

G_Server.exe运行后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目录下(98/xp下为系统盘的windows目录,2k/NT下为系统盘的Winnt目录),然后再从体内释放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到windows目录下。G_Server.exe、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三个文件相互配合组成了灰鸽子服务端,有些灰鸽子会多释放出一个名为G_ServerKey.dll的文件用来记录键盘操作。

同时注意,G_Server.exe这个名称并不固定,它是可以定制的,比如当定制服务端文件名为A.exe时,生成的文件就是A.exe、A.dll和A_Hook.dll。

Windows目录下的G_Server.exe文件将自己注册成服务(9X系统写注册表启动项),每次开机都能自动运行,运行后启动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并自动退出。G_Server.dll文件实现后门功能,与控制端客户端进行通信;G_Server_Hook.dll则通过拦截API调用来隐藏病毒。因此,中毒后,我们看不到病毒文件,也看不到病毒注册的服务项。随着灰鸽子服务端文件的设置不同,G_Server_Hook.dll有时候附在Explorer.exe的进程空间中,有时候则是附在所有进程中。

灰鸽子病毒其特点是“三个隐藏”——隐藏进程、隐藏服务、隐藏病毒文件

灰鸽子的手工检测

由于灰鸽子拦截了API调用,在正常模式下木马程序文件和它注册的服务项均被隐藏,也就是说你即使设置了“显示所有隐藏文件”也看不到它们。此外,灰鸽子服务端的文件名也是可以自定义的,这都给手工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对于灰鸽子的检测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上面的运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无论自定义的服务器端文件名是什么,一般都会在操作系统的安装目录下生成一个以“_hook.dll”结尾的文件。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较为准确手工检测出灰鸽子木马。

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进入安全模式的 *** 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在出现的启动选项菜单中,选择“安全模式”。

1、由于灰鸽子的文件本身具有隐藏属性,因此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2、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称输入“*_hook.dll”,搜索位置选择Windows的安装目录(默认98/xp为C:\\windows,2k/NT为C:\\Winnt)。

3、经过搜索,在Windows目录(不包含子目录)下发现了一个名为G_Server_Hook.dll的文件。

4、根据灰鸽子原理分析我们知道,G_Server_Hook.dll是灰鸽子的文件,则在操作系统安装目录下还会有G_Server.exe和G_Server.dll文件。打开Windows目录,果然有这两个文件,同时还有一个用于记录键盘操作的G_ServerKey.dll文件。

[以上的我试过,但唔知系米我唔识操作,所以根本我都揾唔到,后黎我下咗个WINDOWS木马清道夫,扫描硬盘,咁就揾到晒所有嘅木马文件]

经过这几步操作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些文件是灰鸽子木马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清除。灰鸽子的手工清除

经过上面的分析,清除灰鸽子就很容易了。清除灰鸽子仍然要在安全模式下操作,主要有两步:1、清除灰鸽子的服务;2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注意:此操作需在安全模式下进行,为防止误操作,清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

一、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2000/XP系统:

1、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exe”,确定。),打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 注册表项。

2、点击菜单“编辑”-》“查找”,“查找目标”输入“G_server.exe”,点击确定,我们就可以找到灰鸽子的服务项.

3、删除整个G_server.exe键值所在的服务项。

[呢个都系,可能真系我唔识操作,所以根本就都揾唔到,于是我用咗一个低B嘅 *** ,就系照住清道夫搜出黎嘅文件名来查找,竟然俾我揾到.呵呵~~`揾唔到果D即系无注册项,所以直接入去文件删除就得了]

98/me系统:

在9X下,灰鸽子启动项只有一个,因此清除更为简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项,立即可以看到名为G_server.exe的一项,将G_server.exe项删除即可。

二、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安全模式下删除Windows目录下的G_server.exe、G_server.dll、G_server_Hook.dll以及G_serverkey.dll文件,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至此,灰鸽子已经被清除干净。

附:

其实现在大部分的杀毒软件还是可以帮助查杀灰鸽子病毒的,本人使用的是瑞星杀毒软件并已经更新至最新版本,在正常模式下,瑞星查杀了除G_server.exe文件外的所有文件,其实本人并没有指望瑞星能够全部查杀,但瑞星实际上给我帮了一个大忙,就是帮我确定了所中灰鸽子病毒的类型,我在使用瑞星查杀时查杀了G_server.dll、G_server_Hook.dll和G_serverkey.dll这三个文件以及由前两个文件释放的附在其他进程下的文件,这就让我确定了剩下的那个文件必然是G_server.exe,于是重新启动计算机进入安全模式,首先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然后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因为确定病毒文件为G_server.exe,但同时出于保险起见,在搜索中输入G_server*.*进行搜索,并选择所有分区,在C:\\windows目录下发现了G_server.exe,但令我惊讶的是竟然在D盘发现了这个文件的副本,其属性同样的隐藏的,所以建议大家在搜索时搜索所有分区,然后删除即可!

另外还需进入注册表删除服务键值项,本人利用注册表的查找功能搜索G_server,查找到了灰鸽子病毒的服务键值项,并发现其中由一个键值赫然写着".....灰鸽子.....",这令本人愤恨不已,于是删除整个服务键值项.

什么是灰鸽子木马?和熊猫烧香病毒有什么不同?

一、灰鸽子病毒简介

灰鸽子是国内一款著名后门。比起前辈冰河、黑洞来,灰鸽子可以说是国内后门的集大成者。其丰富而强大的功能、灵活多变的操作、良好的隐藏性使其他后门都相形见绌。客户端简易便捷的操作使刚入门的初学者都能充当黑客。当使用在合法情况下时,灰鸽子是一款优秀的远程控制软件。但如果拿它做一些非法的事,灰鸽子就成了很强大的黑客工具。这就好比火药,用在不同的场合,给人类带来不同的影响。对灰鸽子完整的介绍也许只有灰鸽子作者本人能够说清楚,在此我们只能进行简要介绍。

灰鸽子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是采用Delphi编写。黑客利用客户端程序配置出服务端程序。可配置的信息主要包括上线类型(如等待连接还是主动连接)、主动连接时使用的公网IP(域名)、连接密码、使用的端口、启动项名称、服务名称,进程隐藏方式,使用的壳, *** ,图标等等。

服务端对客户端连接方式有多种,使得处于各种 *** 环境的用户都可能中毒,包括局域网用户(通过 *** 上网)、公网用户和ADSL拨号用户等。

下面介绍服务端:

配置出来的服务端文件文件名为G_Server.exe(这是默认的,当然也可以改变)。然后黑客利用一切办法诱骗用户运行G_Server.exe程序。具体采用什么办法,读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这里就不赘述。

G_Server.exe运行后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目录下(98/xp下为系统盘的windows目录,2k/NT下为系统盘的Winnt目录),然后再从体内释放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到windows目录下。G_Server.exe、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三个文件相互配合组成了灰鸽子服务端, G_Server_Hook.dll负责隐藏灰鸽子。通过截获进程的API调用隐藏灰鸽子的文件、服务的注册表项,甚至是进程中的模块名。截获的函数主要是用来遍历文件、遍历注册表项和遍历进程模块的一些函数。所以,有些时候用户感觉种了毒,但仔细检查却又发现不了什么异常。有些灰鸽子会多释放出一个名为G_ServerKey.dll的文件用来记录键盘操作。注意,G_Server.exe这个名称并不固定,它是可以定制的,比如当定制服务端文件名为A.exe时,生成的文件就是A.exe、A.dll和A_Hook.dll。

Windows目录下的G_Server.exe文件将自己注册成服务(9X系统写注册表启动项),每次开机都能自动运行,运行后启动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并自动退出。G_Server.dll文件实现后门功能,与控制端客户端进行通信;G_Server_Hook.dll则通过拦截API调用来隐藏病毒。因此,中毒后,我们看不到病毒文件,也看不到病毒注册的服务项。随着灰鸽子服务端文件的设置不同,G_Server_Hook.dll有时候附在Explorer.exe的进程空间中,有时候则是附在所有进程中。

灰鸽子的作者对于如何逃过杀毒软件的查杀花了很大力气。由于一些API函数被截获,正常模式下难以遍历到灰鸽子的文件和模块,造成查杀上的困难。要卸载灰鸽子动态库而且保证系统进程不崩溃也很麻烦,因此造成了近期灰鸽子在互联网上泛滥的局面。

二、灰鸽子的手工检测

由于灰鸽子拦截了API调用,在正常模式下服务端程序文件和它注册的服务项均被隐藏,也就是说你即使设置了“显示所有隐藏文件”也看不到它们。此外,灰鸽子服务端的文件名也是可以自定义的,这都给手工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对于灰鸽子的检测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上面的运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无论自定义的服务器端文件名是什么,一般都会在操作系统的安装目录下生成一个以“_hook.dll”结尾的文件。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较为准确手工检测出灰鸽子 服务端。

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进入安全模式的 *** 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或者在启动计算机时按住Ctrl键不放),在出现的启动选项菜单中,选择“Safe Mode”或“安全模式”。

1、由于灰鸽子的文件本身具有隐藏属性,因此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 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2、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称输入“_hook.dll”,搜索位置选择Windows的安装目录(默认98/xp为C:\windows,2k/NT为C:\Winnt)。

3、经过搜索,我们在Windows目录(不包含子目录)下发现了一个名为Game_Hook.dll的文件。

4、根据灰鸽子原理分析我们知道,如果Game_Hook.DLL是灰鸽子的文件,则在操作系统安装目录下还会有Game.exe和Game.dll文件。打开Windows目录,果然有这两个文件,同时还有一个用于记录键盘操作的GameKey.dll文件。

经过这几步操作我们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些文件是灰鸽子 服务端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清除。

三、灰鸽子的手工清除

经过上面的分析,清除灰鸽子就很容易了。清除灰鸽子仍然要在安全模式下操作,主要有两步:1、清除灰鸽子的服务;2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注意:为防止误操作,清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

(一)、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注意清除灰鸽子的服务一定要在注册表里完成,对注册表不熟悉的网友请找熟悉的人帮忙操作,清除灰鸽子的服务一定要先备份注册表,或者到纯DOS下将注册表文件更名,然后在去注册表删除灰鸽子的服务。因为病毒会和EXE文件进行关联

2000/XP系统:

1、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exe”,确定。),打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注册表项。

2、点击菜单“编辑”-》“查找”,“查找目标”输入“game.exe”,点击确定,我们就可以找到灰鸽子的服务项(此例为Game_Server,每个人这个服务项名称是不同的)。

3、删除整个Game_Server项。

98/me系统:

在9X下,灰鸽子启动项只有一个,因此清除更为简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项,我们立即看到名为Game.exe的一项,将Game.exe项删除即可。

(二)、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安全模式下删除Windows目录下的Game.exe、Game.dll、Game_Hook.dll以及Gamekey.dll文件,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至此,灰鸽子VIP 2005 服务端已经被清除干净。

以上介绍的 *** 适用于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灰鸽子木马及其变种,然而仍有极少数变种采用此种 *** 无法检测和清除。同时,随着灰鸽子新版本的不断推出,作者可能会加入一些新的隐藏 *** 、防删除手段,手工检测和清除它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四、防止中灰鸽子病毒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给系统安装补丁程序。通过Windows Update安装好系统补丁程序(关键更新、安全更新和Service pack),其中MS04-011、MS04-012、MS04-013、MS03-001、MS03-007、MS03-049、MS04-032等都被病毒广泛利用,是非常必要的补丁程序

2. 给系统管理员帐户设置足够复杂足够强壮的密码,更好能是10位以上,字母+数字+其它符号的组合;也可以禁用/删除一些不使用的帐户

3. 经常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设置允许的可设置为每天定时自动更新。安装并合理使用 *** 防火墙软件, *** 防火墙在防病毒过程中也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阻挡自来 *** 的攻击和病毒的入侵。部分盗版Windows用户不能正常安装补丁,这点也比较无奈,这部分用户不妨通过使用 *** 防火墙来进行一定防护

4. 关闭一些不需要的服务,条件允许的可关闭没有必要的共享,也包括C$、D$等管理共享。完全单机的用户可直接关闭Server服务。

. 下载HijackThis扫描系统

下载地址:

zww3008汉化版

英文版

2. 从HijackThis日志的 O23项可以发现灰鸽子自的服务项

如最近流行的:

O23 - Service: SYSTEM$ (SYSTEM$Server) - Unknown owner - C:\WINDOWS\setemy.bat

O23 - Service: Network Connections Manager (NetConMan) - Unknown owner - C:\WINDOWS\uinstall.exe

O23 - Service: winServer - Unknown owner - C:\WINDOWS\winserver.exe

O23 - Service: Gray_Pigeon_Server (GrayPigeonServer) - Unknown owner - C:\WINDOWS\G_Server.exe

用HijackThis选中上面的O23项,然后选择"修复该项"或"Fix checked"

3. 用Killbox删除灰鸽子对应的木马文件 可以从这里下载Killbox

直接把文件的路径复制到 Killbox里删除

通常都是下面这样的文件 "服务名"具体通过HijackThis判断

C:\windows\服务名.dll

C:\windows\服务名.exe

C:\windows\服务名.bat

C:\windows\服务名key.dll

C:\windows\服务名_hook.dll

C:\windows\服务名_hook2.dll

举例说明:

C:\WINDOWS\setemykey.dll

C:\WINDOWS\setemy.dll

C:\WINDOWS\setemy.exe

C:\WINDOWS\setemy_hook.dll

C:\WINDOWS\setemy_hook2.dll

用Killbox删除那些木马文件,由于文件具有隐藏属性,可能无法直接看到,但Killbox能直接删除. 上面的文件不一定全部存在,如果Killbox提示文件不存在或已经删除就没关系了

电脑灰鸽子木马病毒

怀疑你中的是灰鸽子病毒 灰鸽子的特点是“三个隐藏”——隐藏进程、隐藏服务、隐藏病毒文件。灰鸽子2005感染系统后,将自身注册为系统服务,并在同一目录下生成一组(3个)隐藏的病毒文件;病毒文件名可变,但有一定规律。 清除灰鸽子仍然要在安全模式下操作,主要有两步:1、清除灰鸽子的服务;2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注意:为防止误操作,清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 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进入安全模式的 *** 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或者在启动计算机时按住Ctrl键不放),在出现的启动选项菜单中,选择“Safe Mode”或“安全模式”。 1、由于灰鸽子的文件本身具有隐藏属性,因此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 “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2、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称输入“_hook.dll”,搜索位置选择Windows的安装目录(默认98/xp为C:\windows,2k/NT为C:\Winnt)。 3、经过搜索,我们在Windows目录(不包含子目录)下看是否有一个名为IEXPLORE_Hook.dll(也可能是其他名称,但基本结构都是_hook.dll的)的文件。 4、根据灰鸽子原理分析我们知道,如果IEXPLORE_Hook.DLL是灰鸽子的文件,则在操作系统安装目录下还会有IEXPLORE.exe和 IEXPLORE.dll文件。打开Windows目录,应该还有一个用于记录键盘操作的IEXPLOREKey.dll文件。 经过这几步操作我们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些文件是灰鸽子木马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清除 灰鸽子的手工清除 一、iexplore.exe错误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2000/XP系统: 1、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exe”,确定。),打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注册表项。 2、点击菜单“编辑”-》“查找”,“查找目标”输入“IEXPLORE.exe”,点击确定,我们就可以找到灰鸽子的服务项(此例为IEXPLORE_Server)。 3、iexplore.exe错误删除整个IEXPLORE_Server项。 98/me系统: 在9X 下,灰鸽子启动项只有一个,因此清除更为简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Microsoft\ 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项,我们立即看到名为IEXPLORE.exe的一项,将IEXPLORE.exe项删除即可。 二、iexplore.exe错误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安全模式下删除Windows目录下的IEXPLORE.exe、IEXPLORE.dll、IEXPLORE_Hook.dll以及IEXPLORE.dll文件,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至此,灰鸽子已经被清除干净。

”灰鸽子“病毒

手工清除 ***

近来很多网友反映他们的机器中了一种叫做灰鸽子的木马病毒,这种病毒很是顽劣,在不同杀软上有不同名称比如:Gpigeon、Huigezi、 Feutel,在计算机中清除它很是费事,特别是其刚刚开发出的2005,通过截取windows系统的API实现了程序文件隐藏、进程隐藏,服务隐藏三个隐藏,一般杀软在正常模式下根本就找不到其病毒文件,更别提查杀了的事情了,连杀软都很难对付,对用户而言更是头痛了,本文简单介绍了灰鸽子病毒的运行原理,手工检测 *** 、手工清除 *** 、防止感染的注意事项等内容,大部分内容都来自 *** ,由我搜集、整理、加工而成,如果侵犯了你的利益请指出我立刻纠正。

一、灰鸽子病毒简介

灰鸽子是国内一款著名后门。比起前辈冰河、黑洞来,灰鸽子可以说是国内后门的集大成者。其丰富而强大的功能、灵活多变的操作、良好的隐藏性使其他后门都相形见绌。客户端简易便捷的操作使刚入门的初学者都能充当黑客。当使用在合法情况下时,灰鸽子是一款优秀的远程控制软件。但如果拿它做一些非法的事,灰鸽子就成了很强大的黑客工具。这就好比火药,用在不同的场合,给人类带来不同的影响。对灰鸽子完整的介绍也许只有灰鸽子作者本人能够说清楚,在此我们只能进行简要介绍。

灰鸽子客户端和服务端都是采用Delphi编写。黑客利用客户端程序配置出服务端程序。可配置的信息主要包括上线类型(如等待连接还是主动连接)、主动连接时使用的公网IP(域名)、连接密码、使用的端口、启动项名称、服务名称,进程隐藏方式,使用的壳, *** ,图标等等。

服务端对客户端连接方式有多种,使得处于各种 *** 环境的用户都可能中毒,包括局域网用户(通过 *** 上网)、公网用户和ADSL拨号用户等。

下面介绍服务端:

配置出来的服务端文件文件名为G_Server.exe(这是默认的,当然也可以改变)。然后黑客利用一切办法诱骗用户运行G_Server.exe程序。具体采用什么办法,读者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这里就不赘述。

G_Server.exe运行后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目录下(98/xp下为系统盘的windows目录,2k/NT下为系统盘的 Winnt目录),然后再从体内释放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到windows目录下。G_Server.exe、 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三个文件相互配合组成了灰鸽子服务端, G_Server_Hook.dll负责隐藏灰鸽子。通过截获进程的API调用隐藏灰鸽子的文件、服务的注册表项,甚至是进程中的模块名。截获的函数主要是用来遍历文件、遍历注册表项和遍历进程模块的一些函数。所以,有些时候用户感觉种了毒,但仔细检查却又发现不了什么异常。有些灰鸽子会多释放出一个名为 G_ServerKey.dll的文件用来记录键盘操作。注意,G_Server.exe这个名称并不固定,它是可以定制的,比如当定制服务端文件名为 A.exe时,生成的文件就是A.exe、A.dll和A_Hook.dll。

Windows目录下的G_Server.exe文件将自己注册成服务(9X系统写注册表启动项),每次开机都能自动运行,运行后启动 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并自动退出。G_Server.dll文件实现后门功能,与控制端客户端进行通信; G_Server_Hook.dll则通过拦截API调用来隐藏病毒。因此,中毒后,我们看不到病毒文件,也看不到病毒注册的服务项。随着灰鸽子服务端文件的设置不同,G_Server_Hook.dll有时候附在Explorer.exe的进程空间中,有时候则是附在所有进程中。

灰鸽子的作者对于如何逃过杀毒软件的查杀花了很大力气。由于一些API函数被截获,正常模式下难以遍历到灰鸽子的文件和模块,造成查杀上的困难。要卸载灰鸽子动态库而且保证系统进程不崩溃也很麻烦,因此造成了近期灰鸽子在互联网上泛滥的局面。

二、灰鸽子的手工检测

由于灰鸽子拦截了API调用,在正常模式下服务端程序文件和它注册的服务项均被隐藏,也就是说你即使设置了“显示所有隐藏文件”也看不到它们。此外,灰鸽子服务端的文件名也是可以自定义的,这都给手工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对于灰鸽子的检测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上面的运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无论自定义的服务器端文件名是什么,一般都会在操作系统的安装目录下生成一个以“_hook.dll”结尾的文件。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较为准确手工检测出灰鸽子 服务端。

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进入安全模式的 *** 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或者在启动计算机时按住Ctrl键不放),在出现的启动选项菜单中,选择“Safe Mode”或“安全模式”。

1、由于灰鸽子的文件本身具有隐藏属性,因此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 “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 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2、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称输入“_hook.dll”,搜索位置选择Windows的安装目录(默认98/xp为C:\windows,2k/NT为C:\Winnt)。

3、经过搜索,我们在Windows目录(不包含子目录)下发现了一个名为Game_Hook.dll的文件。

4、根据灰鸽子原理分析我们知道,如果Game_Hook.DLL是灰鸽子的文件,则在操作系统安装目录下还会有Game.exe和Game.dll文件。打开Windows目录,果然有这两个文件,同时还有一个用于记录键盘操作的GameKey.dll文件。

经过这几步操作我们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些文件是灰鸽子 服务端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清除。

三、灰鸽子的手工清除

经过上面的分析,清除灰鸽子就很容易了。清除灰鸽子仍然要在安全模式下操作,主要有两步:1、清除灰鸽子的服务;2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注意:为防止误操作,清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

(一)、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注意清除灰鸽子的服务一定要在注册表里完成,对注册表不熟悉的网友请找熟悉的人帮忙操作,清除灰鸽子的服务一定要先备份注册表,或者到纯DOS下将注册表文件更名,然后在去注册表删除灰鸽子的服务。因为病毒会和EXE文件进行关联

2000/XP系统:

1、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exe”,确定。),打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注册表项。

2、点击菜单“编辑”-》“查找”,“查找目标”输入“game.exe”,点击确定,我们就可以找到灰鸽子的服务项(此例为Game_Server,每个人这个服务项名称是不同的)。

3、删除整个Game_Server项。

98/me系统:

在9X下,灰鸽子启动项只有一个,因此清除更为简单。运行注册表编辑器,打开HKEY_CURRENT_USER\Software\ Microsoft\Windows\CurrentVersion\Run项,我们立即看到名为Game.exe的一项,将Game.exe项删除即可。

(二)、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非常简单,只需要在安全模式下删除Windows目录下的Game.exe、Game.dll、Game_Hook.dll以及Gamekey.dll文件,然后重新启动计算机。至此,灰鸽子VIP 2005 服务端已经被清除干净。

以上介绍的 *** 适用于我们看到的大部分灰鸽子木马及其变种,然而仍有极少数变种采用此种 *** 无法检测和清除。同时,随着灰鸽子新版本的不断推出,作者可能会加入一些新的隐藏 *** 、防删除手段,手工检测和清除它的难度也会越来越大。

四、防止中灰鸽子病毒需要注意的事项

1. 给系统安装补丁程序。通过Windows Update安装好系统补丁程序(关键更新、安全更新和Service pack),其中MS04-011、MS04-012、MS04-013、MS03-001、MS03-007、MS03-049、MS04-032等都被病毒广泛利用,是非常必要的补丁程序

2. 给系统管理员帐户设置足够复杂足够强壮的密码,更好能是10位以上,字母+数字+其它符号的组合;也可以禁用/删除一些不使用的帐户

3. 经常更新杀毒软件(病毒库),设置允许的可设置为每天定时自动更新。安装并合理使用 *** 防火墙软件, *** 防火墙在防病毒过程中也可以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能有效地阻挡自来 *** 的攻击和病毒的入侵。部分盗版Windows用户不能正常安装补丁,这点也比较无奈,这部分用户不妨通过使用 *** 防火墙来进行一定防护

4. 关闭一些不需要的服务,条件允许的可关闭没有必要的共享,也包括C$、D$等管理共享。完全单机的用户可直接关闭Server服务。

. 下载HijackThis扫描系统

下载地址:

zww3008汉化版

英文版

2. 从HijackThis日志的 O23项可以发现灰鸽子自的服务项

如最近流行的:

O23 - Service: SYSTEM$ (SYSTEM$Server) - Unknown owner - C:\WINDOWS\setemy.bat

O23 - Service: Network Connections Manager (NetConMan) - Unknown owner - C:\WINDOWS\uinstall.exe

O23 - Service: winServer - Unknown owner - C:\WINDOWS\winserver.exe

O23 - Service: Gray_Pigeon_Server (GrayPigeonServer) - Unknown owner - C:\WINDOWS\G_Server.exe

用HijackThis选中上面的O23项,然后选择"修复该项"或"Fix checked"

3. 用Killbox删除灰鸽子对应的木马文件 可以从这里下载Killbox

直接把文件的路径复制到 Killbox里删除

通常都是下面这样的文件 "服务名"具体通过HijackThis判断

C:\windows\服务名.dll

C:\windows\服务名.exe

C:\windows\服务名.bat

C:\windows\服务名key.dll

C:\windows\服务名_hook.dll

C:\windows\服务名_hook2.dll

举例说明:

C:\WINDOWS\setemykey.dll

C:\WINDOWS\setemy.dll

C:\WINDOWS\setemy.exe

C:\WINDOWS\setemy_hook.dll

C:\WINDOWS\setemy_hook2.dll

用Killbox删除那些木马文件,由于文件具有隐藏属性,可能无法直接看到,但Killbox能直接删除. 上面的文件不一定全部存在,如果Killbox提示文件不存在或已经删除就没关系了

NTDLL32.dll木马病毒求救

近来“灰鸽子病毒”传播的甚是厉害,5Q上有不少人以发布卡巴斯基杀毒软件为名,在其中暗藏病毒,尤其以自解压包的文件最为危险,其病毒程序在自解压后能够自动运行,并在生成木马程序后自动删除源文件!而灰鸽子病毒的作者至今还没有停止对灰鸽子的开发,再加上有部分人为了避开杀毒软件的查杀故意给灰鸽子加上各种不同的壳,造成现在 *** 上不断有新的灰鸽子变种出现。现在即使是最新版本的杀毒软件也未必可以完全进行查杀,可能在正常杀毒下显示已完全清除,但可能在你重新启动后,木马程序再次生成!!!在这里结合本人的实际经验给出一个“灰鸽子病毒”手动清除的办法!

灰鸽子的运行原理

灰鸽子木马分两部分:客户端和服务端。黑客(姑且这么称呼吧)操纵着客户端,利用客户端配置生成一个服务端程序。服务端文件的名字默认为G_Server.exe,然后黑客通过各种渠道传播这个木马(俗称种木马或者开后门)。种木马的手段有很多,比如,黑客可以将它与一张图片绑定,然后假冒成一个羞涩的MM通过 *** 把木马传给你,诱骗你运行;也可以建立一个个人网页,诱骗你点击,利用IE漏洞把木马下载到你的机器上并运行;还可以将文件上传到某个软件下载站点,冒充成一个有趣的软件诱骗用户下载……

由于灰鸽子病毒变种繁多,其文件名也很多变,近来发现的以(Backdoor.GPigeon.sgr)类型居多,不易对付,在被感染的系统%Windows%目录下生成三个病毒文件,分别是 G_Server.exe,G_Server.dll,G_Server_Hook.dll。

G_Server.exe运行后将自己拷贝到Windows目录下(98/xp下为系统盘的windows目录,2k/NT下为系统盘的Winnt目录),然后再从体内释放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到windows目录下。G_Server.exe、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三个文件相互配合组成了灰鸽子服务端,有些灰鸽子会多释放出一个名为G_ServerKey.dll的文件用来记录键盘操作。

同时注意,G_Server.exe这个名称并不固定,它是可以定制的,比如当定制服务端文件名为A.exe时,生成的文件就是A.exe、A.dll和A_Hook.dll。

Windows目录下的G_Server.exe文件将自己注册成服务(9X系统写注册表启动项),每次开机都能自动运行,运行后启动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并自动退出。G_Server.dll文件实现后门功能,与控制端客户端进行通信;G_Server_Hook.dll则通过拦截API调用来隐藏病毒。因此,中毒后,我们看不到病毒文件,也看不到病毒注册的服务项。随着灰鸽子服务端文件的设置不同,G_Server_Hook.dll有时候附在Explorer.exe的进程空间中,有时候则是附在所有进程中。

灰鸽子病毒其特点是“三个隐藏”——隐藏进程、隐藏服务、隐藏病毒文件

灰鸽子的手工检测

由于灰鸽子拦截了API调用,在正常模式下木马程序文件和它注册的服务项均被隐藏,也就是说你即使设置了“显示所有隐藏文件”也看不到它们。此外,灰鸽子服务端的文件名也是可以自定义的,这都给手工检测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但是,通过仔细观察我们发现,对于灰鸽子的检测仍然是有规律可循的。从上面的运行原理分析可以看出,无论自定义的服务器端文件名是什么,一般都会在操作系统的安装目录下生成一个以“_hook.dll”结尾的文件。通过这一点,我们可以较为准确手工检测出灰鸽子木马。

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进入安全模式的 *** 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在出现的启动选项菜单中,选择“安全模式”。

1、由于灰鸽子的文件本身具有隐藏属性,因此要设置Windows显示所有文件。打开“我的电脑”,选择菜单“工具”—》“文件夹选项”,点击“查看”,取消“隐藏受保护的操作系统文件”前的对勾,并在“隐藏文件和文件夹”项中选择“显示所有文件和文件夹”,然后点击“确定”。

2、打开Windows的“搜索文件”,文件名称输入“*_hook.dll”,搜索位置选择Windows的安装目录(默认98/xp为C:\\windows,2k/NT为C:\\Winnt)。

3、经过搜索,在Windows目录(不包含子目录)下发现了一个名为G_Server_Hook.dll的文件。

4、根据灰鸽子原理分析我们知道,G_Server_Hook.dll是灰鸽子的文件,则在操作系统安装目录下还会有G_Server.exe和G_Server.dll文件。打开Windows目录,果然有这两个文件,同时还有一个用于记录键盘操作的G_ServerKey.dll文件。

[以上的我试过,但唔知系米我唔识操作,所以根本我都揾唔到,后黎我下咗个WINDOWS木马清道夫,扫描硬盘,咁就揾到晒所有嘅木马文件]

经过这几步操作基本就可以确定这些文件是灰鸽子木马了,下面就可以进行手动清除。灰鸽子的手工清除

经过上面的分析,清除灰鸽子就很容易了。清除灰鸽子仍然要在安全模式下操作,主要有两步:1、清除灰鸽子的服务;2删除灰鸽子程序文件。

注意:此操作需在安全模式下进行,为防止误操作,清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

一、清除灰鸽子的服务

2000/XP系统:

1、打开注册表编辑器(点击“开始”-》“运行”,输入“Regedit.exe”,确定。),打开 HKEY_LOCAL_MACHINE\\SYSTEM\\CurrentControlSet\\Services 注册表项。

2、点击菜单“编辑”-》“查找”,“查找目标”输入“G_server.exe”,点击确定,我们就可以找到灰鸽子的服务项.

3、删除整个G_server.exe键值所在的服务项。

[呢个都系,可能真系我唔识操作,所以根本就都揾唔到,于是我用咗一个低B嘅 *** ,就系照住清道夫搜出黎嘅文件名来查找,竟然俾我揾到.呵呵~~`揾唔到果D即系无注册项,所以直接入去文件删除就得了]

  • 评论列表:
  •  离鸢千夜
     发布于 2022-08-17 09:02:22  回复该评论
  • 除前一定要做好备份。由于正常模式下灰鸽子会隐藏自身,因此检测灰鸽子的操作一定要在安全模式下进行。进入安全模式的方法是:启动计算机,在系统进入Windows启动画面前,按下F8键(或者在启动计算机时按住Ctrl键不放
  •  只酷沐白
     发布于 2022-08-17 08:47:53  回复该评论
  • 开机都能自动运行,运行后启动G_Server.dll和G_Server_Hook.dll并自动退出。G_Server.dll文件实现后门功能,与控制端客户端进行通信;G_Server_Hook.dll则通过拦截API调用来隐藏
  •  竹祭绮烟
     发布于 2022-08-17 04:56:58  回复该评论
  • erKey.dll的文件用来记录键盘操作。注意,G_Server.exe这个名称并不固定,它是可以定制的,比如当定制服务端文件名为A.exe时,生成的文件就是A.exe、A.dll和A_Hook.dll。 Windows目录下的G_Server.exe
  •  晴枙双笙
     发布于 2022-08-17 13:26:42  回复该评论
  • verKey.dll文件。 [以上的我试过,但唔知系米我唔识操作,所以根本我都揾唔到,后黎我下咗个WINDOWS木马清道夫,扫描硬盘,咁就揾到晒所有嘅木马文件] 经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