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目录一览:
- 1、克里米亚战争是怎么回事?
- 2、约翰逊叫嚣要对俄罗斯宣战,英国真有这样的资本和底气吗?
- 3、俄格战争的起因
- 4、苏俄内战时有多少国家向俄罗斯宣战
- 5、美出台制裁俄罗斯指导意见包括哪些内容?
- 6、万维网与因特网关系
克里米亚战争是怎么回事?
克里米亚战争是1853年至1856年间在欧洲爆发的一场战争,作战的一方是俄罗斯,另一方是鄂图曼帝国、法国、英国,后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也加入了这一方。一开始它被称为第七次俄土战争,但因为其最长和最重要的战役在克里米亚半岛上爆发后来被称为克里米亚战争。战争的起因
这场战争的表面起因是宗教问题。俄罗斯向鄂图曼帝国提出为保护鄂图曼帝国境内的东正教徒在“圣地”建立俄罗斯的保护地的要求,这个要求被君士坦丁堡的苏丹否决。法国的天主教徒和英国的新教徒也反对俄罗斯在巴勒斯坦建立据点的企图。俄罗斯在苏丹拒绝后决定以此作为采取军事行动的理由。1853年俄罗斯与鄂图曼帝国断交并开始占领多瑙河流域的土耳其附属国。
战争的真正原因是鄂图曼帝国逐渐的、内部的瓦解,俄罗斯认为这是它将它在欧洲的势力不断扩大的好机会,尤其是它获得一个通向地中海和占领巴尔干半岛的好机会。鄂图曼帝国在巴尔干半岛上的统治此时显然摇摇欲坠,而俄罗斯则争取获得对恰纳卡莱海峡和伊斯坦布尔海峡的控制。英国和法国反对俄罗斯的扩张,它们不希望俄罗斯获得这些战略要地以维持它们自己在东南欧的势力和兴趣。
战争过程
1854年底英国和法国对俄罗斯宣战,1855年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这个同盟。奥地利迫使俄罗斯从多瑙河撤军,但并没有帮助英法围攻克里米亚上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的舰队。因此奥地利在这场战争中起了一个重要的角色,虽然它并没有主动参加这场战争。塞瓦斯托波尔被围攻近一年后英法联军占领了一个重要的堡垒,此后俄军退出克里米亚半岛。
战争时间表
1853年7月3日:俄军开入多瑙国家。
1853年10月16日:鄂图曼帝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3月27日和3月28日:英国和法国向俄罗斯宣战。
1854年4月20日: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防御联盟协议,这个协议在这场战争内有效。
1854年7月底至9月:在奥地利的压力下俄罗斯撤出多瑙国家。
1854年8月16日:俄罗斯在波罗地海奥兰的一个要塞被占领。
1854年9月14日:英法联军在克里米亚登陆并开始围攻塞瓦斯托波尔。
1854年12月2日:英国、法国和奥地利在维也娜签署反俄同盟。
1855年1月16日: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加入战争。
1855年5月22日:英法舰队进入亚速海,但没有获得任何成果。
1855年9月8日:英法联军在围攻349日后占领塞瓦斯托波尔。俄军战败。
1856年3月30日:鄂图曼帝国、俄罗斯、萨丁尼亚、法国、英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签署巴黎和约正式结束克里米亚战争。俄罗斯放弃所有占领地区,鄂图曼帝国的领域被保证,黑海内不得驻军。
战争后果
克里米亚战争的后果之一是奥地利、普鲁士和俄罗斯之间的神圣联盟终止。普鲁士在这场战争中持中立,战后普鲁士与俄罗斯的关系变好,与奥地利的关系变坏,而俄奥之间的关系恶化。英国与法国在战后也开始与俄罗斯修好,因此奥地利日趋孤立。到此为止奥地利在德意志联邦中取支配地位,但这个地位日益减弱,而普鲁士的地位则日益增高。由此欧洲各强国之间的势力均衡开始对奥地利不利地变化。奥地利的削弱同时也使皮德蒙特-萨丁尼亚不断增强。皮德蒙特-萨丁尼亚在意大利统一运动中起了一个支配性的地位。1861年在法国的支持下皮德蒙特-萨丁尼亚达到了建立一个意大利王国的目的。
战争的意义
克里米亚战争是世界史中的之一次现代化战争。今天大多数人已经将这场战争遗忘了,但它从军事上和从政治上改变了欧洲列强之间的地位和关系。它与巴黎和约是19世纪既1815年的维也娜会议后的第二次重大事件。
在克里米亚战争中铁甲船和现代的爆炸性的炮弹之一次被使用。它也是历史上之一次壕沟战和静止战。电报首次在战争中被使用,火车首次被用来运送补给和增援。
随军记者首次参加并可以在同日将战况报告给家乡的报纸。由于一个英国军官的错误在一次攻击中在20分钟内900名英国骑兵丧身,当晚《伦敦时报》就报道了这个损失,在英国掀起了一场危机。此外在这场战争中记者还之一次使用了摄影术来记载战争的残暴和英雄事迹。
损失和英军对其野战医院的改革
在这场战争 *** 约50万人死亡,其中英军的损失更高。大多数士兵不是阵亡,而是因饥饿、营养不良、卫生条件差和野战医院的条件差而死于其战伤。弗罗伦斯·南丁格尔改善了野战医院的卫生条件,仅此一项改革就大大地提高了受伤战士的生存率。战后南丁格尔在伦敦创办了之一所护士学校。
约翰逊叫嚣要对俄罗斯宣战,英国真有这样的资本和底气吗?
说实话英国人还真是有这个底气,而且约翰逊真的敢同俄罗斯宣战,毕竟英国人经济发达,资本有底气,反观俄罗斯经济不发达,资本也没有底气,除了军事强一些,其他的真比不上英国。
而且不光如此,英国的亲戚遍布天下,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组成的“五眼联盟”是西方国家的核心,还有其他一些英联邦成员国算是辅助。西方国家的价值观起源于大英帝国,虽然现在英国的国土面积没有那么大了,但英国还是经济和军事实力世界前五的国家,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其政治全球影响力仅次于美国。
最主要的英国是北约成员国,是全球更大黑帮的师爷,一旦和俄罗斯打起来,那就是整个北约群殴俄罗斯,这才是英国人真正的底气。约翰逊叫嚣向俄罗斯宣战,是想搅乱俄罗斯的视线,好乱中取利,英国也是核武器大国,并不惧怕俄罗斯的威胁。
但是人类有很多事情就是那么奇妙,相互制衡永远存在。俄罗斯虽然经济实力不行,但是俄罗斯有全球之一大的国土面积,有全球最丰富的资源,有全球之一的核武器数量,而且还有1.43亿全球最勇敢的战斗民族。既然核武器制造出来了,按照西方的价值观,存在既有意义,核武器肯定不能只是个摆设。普京曾经说过,俄罗斯不存在了,还要地球干嘛。
对于大国来说,很多事情不是明面上的资本和实力决定的,勇气、智慧和胆略才是决定一个国家命运的关键因素。可是英国人只是个嘴炮,而不是大炮,恐吓对俄罗斯不管用。所以约翰逊叫嚣要对俄罗斯宣战,不过是呈口舌之快,普京才是令西方国家既害怕又无可奈何的最勇敢的男人。
俄格战争的起因
这是美国人一手策划的,不算错.那是很早以前的事了;笔者认为,美国人不会在俄罗斯命脉动手动脚,今日的格鲁及亚与俄罗斯的战争,早在格鲁及亚脱离苏联时俄罗斯就有准备了,这场战争拖到今天,原因很简单;格鲁及亚和俄罗斯的关系还未到大打出手的时候.格鲁及亚彻底地脱离俄罗斯转向美国,被逼无奈,俄罗斯不得不出手了.应该说;点燃这场非常危险的战争导火索的是俄罗斯.要打仗就得说出因为什么.平民普遍地认为;俄罗斯是杀鸡给猴看,教训"东欧剧变"中的几个东欧国家及后来苏联解体分离出来的十几个加盟共和国.就俄罗斯目前的经济实力看,不可能做出这种具有非常震动的大举措.南斯拉夫被支解,伊拉克被占领俄罗斯都没出手.时至今日很没必要那样做.教训的办法有很多种,动武是下策.俄罗斯不会做这样的蠢事,千万不要小瞧俄罗斯人的战略眼光.动武没有胜算就不能动武,没有胜算时动武,就是到了生命攸关的时候.世界各国有眼光的军事专家都能看得明白;这一战,俄罗斯的决心不会小于当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决心. 格鲁及亚脱离俄罗斯转向美国,从地理位置上就等于扼住了俄罗斯的咽喉.这里是俄罗斯南下欧亚的唯一通道.守着这条通道的竟是世界著名的俄罗斯的巴库油田!当年的"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就是因为巴库油田而战.那是前苏联同德国法西斯最后的决战!很多年前我看到过两幅画片,给我留下极深刻的印象,其中一幅是红石钢厂日出,差不多是这样.画片上的广阔天空被浓烟遮掩,遮天闭日.红石钢厂厂房及高炉朦胧些,有如一片群山那样的壮观.另一幅画片是一望无际大草原上的大油田,"磕头机"密布可分,其壮观景象震撼人心.这就是俄罗斯的巴库油田.就像我在乡下看麦地,一声洋炮响,从麦地里腾空而起的麻雀几百万只,几千万只那样多,把天空都遮住了.飞起时发出的响声有如沉闷的雷声.格鲁及亚的位置对巴库油田来说,绝不亚于斯大林格勒,要比斯大林格勒重要得多.就像当年为保卫巴库油田打响'斯大林格勒保卫战"一样,今天的俄罗斯还是在为保卫巴库油田同格鲁及亚大打出手.别的都是假!西欧和美国都拉开架势准备动手,就因为这次事件关系到对绝对利益控制的程度.
苏俄内战时有多少国家向俄罗斯宣战
/view/848890.htm苏俄国内战争的百科以下是在铁血网摘到的《苏俄国内战争和抗击外国武装干涉》的相关内容,请参考: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胜利后,英、法、美、日等帝国主义为扼杀新生的苏维埃政权,策划、组织俄国境内反革命武装,对布尔什维克党领导的俄国进行了五次大规模武装进攻。1919年3月初,盘踞西伯利亚的原沙俄海军上将高尔察克,调集40万白卫军,在长达2000公里的东方战线向苏俄红军发动进攻,白军很快越过乌拉尔,占领乌法,逼近喀山,侵入伏尔加河流域。为配合高尔察克,南方的邓尼金和波罗地海沿岸的尤登尼奇白卫军也开始向红军进攻。与此同时,英国舰队入侵波罗地海,英法联合舰队进入黑海,法国海军陆战队在敖德萨登陆,英国干涉军占领巴库。在这危急时刻,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党发出“一切为了东线”和“必须全力粉碎高尔察克”的号召,得到人民积极响应,大批党团员带头奔赴前线。4月底,伏龙芝率领红军在东方战线转入反攻,夏伯阳率领红军第25师冲锋陷阵。6月初,红军解放乌法,8月,解放乌拉尔,击败捷克叛军。11月14日,攻占高尔察克老巢鄂木斯克,高尔察克率残部东逃,年底在伊尔库茨克被活捉(次年2月被处决)。正当东线战事激烈时,盘踞高加索的邓尼金白军开始北犯,为支持邓尼金,美国向其提供了10万人的武器装备,英国向邓尼金部派遣200名军事顾问。1919年6月底,邓尼金进占察里津。7月3日,邓尼金下达进攻莫斯科的命令,邓部兵分三路向北进犯。这时,列宁又发出“大家都去同邓尼金作斗争”的号召,在很短时间内,13万人报名参加红军,奔赴前线御敌。10月中旬,邓尼金军队占领了顿巴斯地区和包括基辅在内的乌克兰广大地区并逼近图拉,距莫斯科只有200公里,形势十分危急。斯大林奉命到南方战线加强领导,红军主力也由敌人后方调至奥寥尔、沃罗涅日前线,准备发动反攻。反攻中,布琼尼指挥之一骑兵集团军冲锋陷阵,锐不可挡。红军在南线连战连捷,收复大片失地。1920年2月初,红军已将邓尼金白军主力全部歼灭,邓尼金逃往国外,残部在弗兰格尔率领下,溃逃克里木半岛,帝国主义组织的第二次武装进攻被粉碎。在高尔察克和邓尼金发动进攻时,尤登尼奇白军也于1919年5月中旬,向彼得格勒发动进攻。在英国舰队支援下,5月12日夜,白军突破纳尔瓦防线,逼近彼得格勒。为制止尤登尼奇进攻,俄共(布)中央迅速调集兵力,先平息内部叛乱,接着于6月下旬转入反攻。波罗地海舰队击退试图攻占喀琅施塔得的英国舰队。同年11月,尤登尼奇白军被彻底击溃,退往爱沙尼亚。在连续两次失败后,帝国主义把颠覆苏维埃俄国的希望,放在了以华苏斯基为首的波兰地主 *** 身上,帮助它武装了74万人的军队,组织发动了第四次大规模武装干涉。1920年4月,波兰军队入侵乌克兰,5月初,攻克基辅。6月,龟缩在克里木半岛的弗兰格尔残部回窜乌克兰南部。图哈切夫斯基率领西方战线红军反击波兰入侵军,解放了白俄罗斯。7月底,图部红军逼近华沙。叶戈罗夫率领西南战线红军解放乌克兰,攻至利沃夫。此时,英国外交大臣寇松照会苏俄 *** ,要求俄方停止进攻举行和谈。8月,波军在协约国支持下发起反攻,红军受挫被迫后撤。10月,双方签订停战协议。南方战线,由伏龙芝指挥的红军对弗兰格尔军队发动反击。10月底,红军在克里木半岛别列科普地峡北部围歼白军10万人。11月,红军突破白军防线,攻占刻赤,控制整个克里木半岛,帝国主义第五次武装干涉彻底失败。到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1922年10月,占据远东部分地区的日本干涉军也被驱逐出苏俄国土。
美出台制裁俄罗斯指导意见包括哪些内容?
10月27日,美国国务院出台了制裁俄罗斯的
指导意见,同时公布了一份涉及俄防务和情报领域39个个人及机构的名单。美国将根据指导意见追加对俄罗斯的制裁措施。
美国务院一匿名官员对媒体称,指导意见和名单是以美 *** 各部门评估结果为基础拟就的。制裁目的是对俄在乌克兰东部危机、 *** 入侵和攻击等方面“恶行”作出回应。
该官员透露,其他个人、实体与被点名者开展“重要”交易,如在世界各地出售俄制先进武器等,将可能成为制裁目标。制裁手段包括禁止相关人员和实体进行财务交易、限制其获得美国进出口银行帮助、限制负债等。
该官员还说,此次被点名的个人和实体并非是最终确定的制裁对象,其财产也没有被冻结,之所以点名是因为他们“与指导意见列出的诸项受制裁行为有关”。未来名单中也可能列入更多的俄罗斯公司和机构。
万维网与因特网关系
万维网是Internet的一部份:
Internet:
1、因特网(Internet)是一组全球信息资源的总汇。有一种粗略的说法,认为INTERNET是由于许多小的 *** (子网)互联而成的一个逻辑网,每个子网中连接着若干台计算机(主机)。
2、Internet以相互交流信息资源为目的,基于一些共同的协议,并通过许多路由器和公共互联网而成,它是一个信息资源和资源共享的 *** 。
它的最基本的概念就是Hypertext(超文本),如果你用过indows上的任何一种在线帮助系统你就会比较了解它的结构了。
3、Internet是一个把分布于世界各地不同结构的计算机 *** 用各种传输介质互相连接起来的 *** 。因此,有人称之为 *** 的 *** ,中文译名为因特网、英特网、国际互联网等。
Internet提供的主要服务有万维网(WWW)、文件传输(FTP)、电子邮件(E-mail)、远程登录(Telnet)、手机 (3GHZ) 等。
万维网:
1、WWW( World Wide Web ) 是一种建立在Internet上的全球性的、交互的、动态、多平台、分布式、图形信息系统。它只是建立在Internet上的一种 *** 服务。
它的开发最初是为了在科学家之间共享成果, 科学家们可以将科研成果以图文形式方在网上进行共享。
2、万维网是无数个 *** 站点和网页的 *** ,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因特网也包括电子邮件、Usenet以及新闻组)。
它实际上是多媒体的 *** ,是由超级链接连接而成的。我们通常通过 *** 浏览器上网观看的,就是万维网的内容。
3、WWW(World Wide Web)简称3W,有时也叫Web,中文译名为万维网,环球信息网等。WWW由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CERN)研制,其目的是为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利用Internet进行方便地通信,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询。
4、WWW是建立在客户机/服务器模型之上的。WWW是以超文本标注语言(标准通用标记语言下的一个应用)与超文本传输协议为基础。
能够提供面向Internet服务的、一致的用户界面的信息浏览系统。其中WWW服务器采用超文本链路来链接信息页,这些信息页既可放置在同一主机上,也可放置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主机上;
本链路由统一资源定位器(URL)维持,WWW客户端软件(即WWW浏览器)负责信息显示与向服务器发送请求。
5、现在,WWW的应用已远远超出了原设想,成为Internet 上更受欢迎的应用之一。它的出现极大地推动了Internet的推广。
扩展资料:
一、Internet基本介绍:
计算机 *** 只是传播信息的载体,而Internet的优越性和实用性则在于本身。因特网更高层域名分为机构性域名和地理性域名两大类,目前主要有14 种机构性域名。
它连接着所有的计算机,人们可以从互联网上找到不同的信息,有数百万对人们有用的信息,你可以用搜索引擎来找到你所需的信息。
搜索引擎帮助我们更快更容易的找到信息,只需输入一个或几个关键词,搜索引擎会找到所有符合要求的网页,你只需要点击这些网页,就可以了。
二、Internet特点:
1、它是一个全球计算机互联 *** 。
2、它是一个巨大的信息资料。
3、最重要的是Internet是一个大家庭,有几千万人参与,共同享用着人类自己创造的财富( 即资源)。
三、万维网基本介绍:
万维网(World Wide Web,简称WWW)是Internet上集文本、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于一身的全球信息资源 *** ,是Internet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浏览器(Browser)是用户通向WWW的桥梁和获取WWW信息的窗口,通过浏览器,用户可以在浩瀚的Internet海洋中漫游,搜索和浏览自己感兴趣的所有信息。
WWW(万维网)的网页文件是超文件标记语言HTML(Hyper Text Markup Language)编写,并在超文件传输协议HTTP(Hype Text Tran *** ission Protocol)支持下运行的。
WWW(万维网)由欧洲核物理研究中心(CERN)研制,其目的是为全球范围的科学家利用Internet进行方便地通信,信息交流和信息查询。
超文本中不仅含有文本信息,还包括图形、声音、图像、视频等多媒体信息(故超文本又称超媒体),更重要的是超文本中隐含着指向其它超文本的链接,这种链接称为超链(Hyper Links)。
四、万维 *** 点:
1、WWW(万维网)是无数个 *** 站点和网页的 *** ,它们在一起构成了因特网最主要的部分(因特网也包括电子邮件、Usenet以及新闻组)。
2、它实际上是多媒体的 *** ,是由超级链接连接而成的。我们通常通过 *** 浏览器上网观看的,就是万维网的内容。
3、利用超文本,用户能轻松地从一个网页链接到其它相关内容的网页上,而不必关心这些网页分散在何处的主机中。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因特网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万维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