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客24小时在线接单网站

黑客在线接单,网站入侵,渗透测试,渗透网站,入侵网站

量子通信与盗号(量子通信 窃听)

本文目录一览:

量子卫星来啦,瞬间移动还有多远

还记得这样的场景吗?电影中,主人公走入一扇“任意门”,瞬间就穿越来到另一个空间……

在量子世界里,这或许不是幻想。

啥是量子?简单来说,量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是能量的最基本携带者,不可再分割。量子世界中有两个基本原理:一个是量子叠加,就是指一个量子系统可以处在不同量子态的叠加态上,著名的“薛定谔的猫”理论曾经形象地将之表述为“一只猫可以同时既是活的又是死的”。一个是量子纠缠,类似孙悟空和它的分身,二者无论距离多远都“心有灵犀”,当两个微观粒子处于纠缠态,不论分离多远,对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做任何改变,另一个会立刻感受到,并做相应改变。

8月16日凌晨,我国发射了全球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那么,量子卫星都来了,“瞬间移动”“信息绝密”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

1世界上真的有“绝对安全”的通信吗?

这得先说说通信中信息是如何被窃取的。传统光通信是通过光的强弱变化传输信息。从中分出一丁点光并不影响其他光继续传输信息,测量这一丁点光原理上就能窃取信息。

量子通信则完全不同!窃听者如果想拦截量子信号,并对其进行测量,将不可避免地破坏携带密钥信息的量子态。根据量子“测不准定理”,这种破坏必然会被信息发送者和接收者所发现。

是否可以不破坏传输的量子态,只截取并复制,再继续发送?这已被“量子不可克隆定理”完全排除,于是也就保证了量子通信的绝对安全。

2“量子态隐形传输”意味着能实现《星际迷航》里的瞬间移动吗?

“量子态隐形传输”是基于量子叠加和量子纠缠的特性,就是甲地某一粒子的未知量子态,可以在乙地的另一粒子上还原出来。其实传输的是粒子的量子态,而不是粒子本身。这种状态传送的速度上限仍然是光速,也不是“瞬间移动”。

现在,在光子、原子等层面已经实现了量子态隐形传输。电影里“大变活人”在原理上是允许的,但目前还远远做不到。因为科幻电影里人的传送,不仅需要把人的实体部分的大量原子、分子传送,并且需要严格按照原来的相对位置重新排列起来,更何况重现意识和记忆就更复杂了。

不过,随着科学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也许未来我们还是可以实现人的量子隐形传态,到那时星际旅行就不是梦啦。

3将来会不会像《变形金刚》里一样,机器人被装上量子大脑,从而取代人类?

所谓量子大脑,其实就是当今正在研制中的量子计算机。未来的量子计算机可能会对人工智能起到极大的帮助,在数据搜索、分析和处理方面提供远远超过目前经典计算机的运算能力。

机器人都是预先设置好程序的,而人是有意识和自由意志的。研究发现,人脑中的思维机制与量子叠加、量子纠缠或许存在相似之处。所以也有学者认为,未来可望创造出与人脑一样运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真到这种程度,机器与生物之间的界限已经非常模糊。这目前还只是一种畅想,未来究竟怎样还得拭目以待。

4量子技术什么时候才能“飞入寻常百姓家”?

量子通信目前已经实现在金融、政务系统等中的应用。要让每个人都用上,乐观的话需要10到15年。这需要对 *** 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还涉及到标准制定。到时候,个人的网上银行、手机支付、信用卡等就再也不怕被盗号,“棱镜门”那样的泄密事件也不会发生了。

而量子计算目前仍然处于基础研究的阶段,前进道路上还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不知道在二、三十年的时间内能否实现初步应用。一旦取得进展,其意义将是极其重大的。

5量子科学和技术究竟将带来一个怎样的未来?

量子科学和技术其实已经在方方面面影响着我们的日常生活。我们目前正在广为使用的计算机、手机、互联网、时间标准和导航,包括医院里的磁共振成像等等,无一不得益于量子科学和技术。

用发展的眼光看,随着微纳加工、超冷原子量子调控等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将能够制备出越来越复杂、功能越来越强大的各种人造量子系统。例如包括量子计算机芯片在内的各种量子电路,其功能和信息处理能力将远远超过我们目前正在使用的经典芯片,并且更加节能;再如可望制备出达到量子极限的能量收集和转换器件,将引发能源变革;也有望大幅提升对时间、位置、重力等物理量超高精度的测量,不仅实现超高精度的潜艇定位、医学检测等,也将加深对物理学基本原理的认识。

总之,量子科学和技术的广泛应用最终将把人类社会带入到量子时代,实现更高的工作效率、更安全的数据通信,以及更方便和更绿色的生活方式。

量子通信是否是一个骗局?

量子通信并不是一个骗局,是一种通信加密技术。量子在通信过程中仅起到加密作用。

量子通信的概念:

量子通信是指利用 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量子通讯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 交叉学科,是 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量子通信主要涉及: 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 编码等,近来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高效安全的信息传输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基于 量子力学的基本原理,并因此成为国际上 量子物理和 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

光量子通信主要基于量子纠缠态的理论,使用量子隐形传态(传输)的方式实现信息传递。根据实验验证,具有纠缠态的两个粒子无论相距多远,只要一个发生变化,另外一个也会瞬间发生变化,利用这个特性实现光量子通信的过程如下:事先构建一对具有纠缠态的粒子,将两个粒子分别放在通信双方,将具有未知量子态的粒子与发送方的粒子进行联合测量(一种操作),则接收方的粒子瞬间发生坍塌(变化),坍塌(变化)为某种状态,这个状态与发送方的粒子坍塌(变化)后的状态是对称的,然后将联合测量的信息通过经典信道传送给接收方,接收放根据接收到的信息对坍塌的粒子进行幺正变换(相当于逆转变换),即可得到与发送方完全相同的未知量子态。

经典通信较光量子通信相比,其安全性和高效性都无法与之相提并论。安全性-量子通信绝不会“泄密”,其一体现在量子加密的密钥是随机的,即使被窃取者截获,也无法得到正确的密钥,因此无法破解信息;其二,分别在通信双方手中具有纠缠态的2个粒子,其中一个粒子的量子态发生变化,另外一方的量子态就会随之立刻变化,并且根据量子理论,宏观的任何观察和干扰,都会立刻改变量子态,引起其坍塌,因此窃取者由于干扰而得到的信息已经破坏,并非原有信息。高效,被传输的未知量子态在被测量之前会处于纠缠态,即同时代表多个状态,例如一个量子态可以同时表示0和1两个数字, 7个这样的量子态就可以同时表示128个状态或128个数字:0~127。光量子通信的这样一次传输,就相当于经典通信方式的128次。可以想象如果传输带宽是64位或者更高,那么效率之差将是惊人的2,以及更高。

这里进一步解释一下量子纠缠。量子纠缠可以用“薛定谔猫”来帮助理解:当把一只猫放到一个放有毒物的盒子中,然后将盒子盖上,过了一会问这个猫现在是死了,还是活着呢?量子物理学的答案是:它既是死的也是活的。有人会说,打开盒子看一下不就知道了,是的,打开盒子猫是死是活确实就会知道,但是按量子物理的解释:这种死或者活着的状态是人为观察的结果,也就是人的宏观干扰使得猫变成了死的或者活的了,并不是盒子盖着时的真实状态,同样,微观粒子在不被“干扰”之前就一直处于“死”和“活”两种状态的叠加,也可以说是它既是“0”也是“1”。

量子通信具有高效率和绝对安全等特点,是此刻国际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追溯量子通信的起源,还得从 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的实证说起。

什么是量子通信?

所谓量子通信是指利用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的通讯方式,是近二十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交叉学科,是量子论和信息论相结合的新的研究领域。量子通信具有高效率和绝对安全等特点,是目前国际量子物理和信息科学的研究热点。追溯量子通信的起源,还得从爱因斯坦的“幽灵”——量子纠缠的实证说起。

由于人们对纠缠态粒子之间的相互影响一直有所怀疑,几十年来,物理学家一直试图验证这种神奇特性是否真实。

1982年,法国物理学家艾伦·爱斯派克特(AlainAspect)和他的小组成功地完成了一项实验,证实了微观粒子“量子纠缠”(quantumentanglement)的现象确实存在,这一结论对西方科学的主流世界观产生了重大的冲击。从笛卡儿、伽利略、牛顿以来,西方科学界主流思想认为,宇宙的组成部份相互独立,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受到时空的限制(即是局域化的)。 量子纠缠证实了爱因斯坦的幽灵——超距作用(spooky action in a distance)的存在,它证实了任何两种物质之间,不管距离多远,都有可能相互影响,不受四维时空的约束,是非局域的(nonlocal),宇宙在冥冥之中存在深层次的内在联系。

在量子纠缠理论的基础上,1993年,美国科学家C.H.Bennett提出了量子通信(QuantumTeleportation)的概念。量子通信是由量子态携带信息的通信方式,它利用光子等基本粒子的量子纠缠原理实现保密通信过程。量子通信概念的提出,使爱因斯坦的“幽灵(Spooky)”——量子纠缠效益开始真正发挥其真正的威力。

1993年,在贝内特提出量子通信概念以后,6位来自不同国家的科学家,基于量子纠缠理论,提出了利用经典与量子相结合的 *** 实现量子隐形传送的方案,即将某个粒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另一个地方,把另一个粒子制备到该量子态上,而原来的粒子仍留在原处,这就是量子通信最初的基本方案。量子隐形传态不仅在物理学领域对人们认识与揭示自然界的神秘规律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可以用量子态作为信息载体,通过量子态的传送完成大容量信息的传输,实现原则上不可破译的量子保密通信。

1997年,在奥地利留学的中国青年学者潘建伟与荷兰学者波密斯特等人合作,首次实现了未知量子态的远程传输。这是国际上首次在实验上成功地将一个量子态从甲地的光子传送到乙地的光子上。实验中传输的只是表达量子信息的“状态”,作为信息载体的光子本身并不被传输。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量子通信这门学科已逐步从理论走向实验,并向实用化发展,主要涉及的领域包括:量子密码通信、量子远程传态和量子密集编码等。

量子通信是什么原理?求通俗解释一下。它和普通的通讯方式有什么优点。。。。

量子通信 目前是用来给通信双方分发秘钥 而不是发送用秘钥加密的密纹 大致过程是通信前 先将发生纠缠的光子对分开 分别发送给通信双方 然后测量光子的量子态 双方测量结果是关联的 就是说双方最后都知道彼此测量数据 这个数据作为秘钥对通信内容加密解密 因为秘钥是临时随机产生的 第三方无法得到秘钥 所以保密

六大卖方加班急推的量子通信究竟是什么鬼

深度解析本周最耀眼板块——量子通信

作者/钟海森

量子通信是啥?

1、定义

咱们先来了解一下量子的概念吧。

量子一词来自拉丁语quantus,意为“有多少”,代表“相当数量的某物质”。

它是现代物理学的重要概念,最早由马克思·普朗克在1900年提出。普朗克假设黑体辐射中的辐射能量是不连续的,只能取能量基本单位的整数倍。

后来的研究表明,不但能量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分离化性质,其他物理量诸如角动量、自旋、电荷等也都表现出这种不连续的量子化现象。在此基础上延伸出来的量子力学、量子光学等成为不同的专业研究领域。

而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相干叠加、量子纠缠效应进行信息传递的一种新型通信技术,是物理学和信息学的交叉产物。

从物理学角度看,量子通信是在物理极限下利用量子效应现象完成的高性能通信,从物理原理上确保通信的绝对安全,解决了通信技术无法解决的问题,是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

从信息学角度看,量子通信是利用量子不可克隆或者量子隐形传输等量子特性,借助量子测量的 *** 实现两地之间的信息数据传输。

量子通信中传输的不是经典信息,而是量子态携带的量子信息,是未来通信技术的重要发展方向。

(量子通信与量子理论的关系)↑

量子通信大致的工作系统

(量子通信工作系统流程图)↑

2、量子通信两大核心方案

量子密钥分发(QKD,Quantum Key Distribution)

量子密钥分发是以量子态为信息载体,基于量子纠缠关系和量子不可克隆定理,通过量子信道使通信收发双方共享密钥,是密码学与量子力学相结合的产物。

其具体做法是用弱相干光源发射光子,因为弱相干光源弱到一定程度,光子会被分离出来,把一个信息编码在一个光子上,一个光子有着不同的量子态,把光子通过光纤发射过去,接收方接到密钥后进行解码。

现有的量子密钥分发技术可以实现实验室状态下200公里以上的量子通信,再辅以光开关等技术,可以实现量子密钥分发 *** 的运用。

(基于QKD的量子通信保密系统)

本质上说,量子密钥分发其实依旧依托于光纤通信,而单光子具有不可分割性是量子密码安全性的物理基础。因而量子密钥分发并非颠覆经典通信,更像是给经典通信增加了更加安全的量子密码保障。

量子隐形传态(Quantum Teleportation)

量子隐形传态又称量子远程传态或量子离物传态,是利用量子纠缠的不确定特性,将某个量子的未知量子态传送到另一个地方,然后将另一个量子制备到该量子态上,而原来的量子仍留在原处。

其基本原理是利用量子纠缠对的远程关联,通过对其中一个纠缠量子和某一个未知量子态进行一些本地测量,实现这个未知量子态在另一个纠缠量子上再现出来。

量子态传送过程是隐形的,通信过程中传输的只是表达量子信息的“状态”,而并不传输作为信息载体的量子本身,通信没有经历空间与时间,不发送任何量子,而是将未知量子态所包含的信息传送出去。

去年,中科大副校长潘建伟院士的“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研究被评为 2015年度国际物理学领域的十项重大突破之首。

总结一下,量子密钥分发与量子隐形传态之间一个很重要的区别在于:前者在传送量子态的过程中,光子会经由光纤或自由空间被实际传送到接收方; 后者则不然,纠缠光子对分处两地,量子态在一处消失后,却在另一处被重现,而光子本身却并不被传送。

目前,量子密钥分发已经开始产业化,包括下半年即将完工开通的“京沪干线”,以及沪杭量子通信干线,陆家嘴量子通信金融网等。而量子隐形传态虽然在技术上中国走在美国的前列,但现在仅仅是技术突破,离产业化还尚有距离。

3、量子通信的特性

量子通信的特性不可分割性:因为光子具有不可分割性。在单光子发射的情况下,窃听者不可能采用将光子分成两半,一半用于获得密钥,一半传输给接收方的方式避免被发现。

无法克隆性:因为光子是无法准确测量的,所以不能被窃听者复制。窃听者无法通过准确测量光子,克隆出一个一模一样的量子获取信息。

所以说在量子通信的范畴内,只要窃听者窃取信息,必定会被发现。

另外,随着计算机(尤其是量子计算机的研制)运算速度不断提高,原来经典的、传统的公开密钥算法(RSA)受到冲击,相对只能依靠密码长度和复杂性保证安全性的RSA算法而言,量子通信可以真正做到“一次一密”,真正实现密码无法破译。

市场空间

量子通信属于高科技产品,最初的应用主要在军事需求,超高的安全性,因此,得到国防的大力投入,在研究实力方面,军方的量子通信技术是更高的。随着技术的成熟,量子通信开始向民用拓展,实现科学技术转化成生产力。

《2016-2020年中国量子通信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量子通信在军事、国防、金融等信息安全领域有着重大的应用价值和前景,不仅可用于军事、国防 等领域的国家级保密通信,还可用于涉及秘密数据和票据的电信、证券、保险、银行、工商、地税、财政以及企业云存储、数据中心等领域和部门,而技术又相对成熟,未来市场容量极大。

(量子通信应用范围)

其中在专网市场,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2014年国内专网通信市场规模约为76.2亿,2012-2014年复合增长率约为14%。

随着量子通信技术的引入,国家对专网的持续投入加大,我们预期专业无线通信市场未来几年将保持高速度增长,保守估计到2020年我国专网通信行业的市场规模将有望达到300亿元,(2014-2020年间复合增速为25.66%)。

由于专网市场增量需求中比较大的一块来源于量子通信的渗透于应用,预计到2020年,将有35%的专网市场有望采用量子通信技术。

因此,在专网市场内,量子通信的专网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5亿左右。

(国内专网市场规模及增长预期)

而在公网市场,三大运营商的资本支出主要决定了国内公网投资建设的市场规模。由于4G投资,三大运营商在近两年的资本支出出现一定程度上涨,合计达4000亿左右。

未来,随着4G投资的结束,以及营改增对于三大运营商的利润压力,其每年资本支出将出现一定程度回落,预计为3500亿左右。若到2020年,在公网市场,量子通信对于传统通信的替代率为2.5%,量子通信在公网市场中的规模将达到70亿元左右。

量子通信爆发的催化剂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将在2016年8月择机发射,将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间量子通信,初步构建我国广域量子通信系统,并推动量子通信在广域网无线加密中的发展。

这将是国际上首次实现星地间量子通信,初步构建我国广域量子通信体系,并极大推动广域量子 *** 发展。

(量子通信卫星)

而且根据预测,在首颗量子实验卫星发射成功后,我国还将发射多颗卫星,到2020 年实现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届时联接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通信网也将建成。到2030 年左右,则将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 *** 。

下半年,京沪干线,杭沪干线和乌镇量子通信城域网建成,标志量子保密城际固网建设逐步展开。

京沪干线:世界之一条量子通信保密干线。2013年,中科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启动“京沪干线”项目,传输距离达2000多公里,途经北京至上海多个城市,主要承载重要信息的保密传输。

(京沪干线示意图)

杭沪干线:全国之一条量子商用干线。该通信干线的速度将10倍于光纤量子通信干线“京沪干线”。从杭州到上海沿线, *** 、银行、企业等对数据保密传输需求较高的主体能获取安全性强、保密度高的专线数据服务。

乌镇量子通信城域网:“神州量子”公司将在今年建成乌镇量子通信城域网,届时,所有落户乌镇的互联网企业的数据中心都可以用量子通信 *** 串联起来,让数据在绝密安全的量子通信 *** 里互联互通。同时,乌镇的政务数据将在城域网内得到技术上更高级别的保护,乌镇电力系统的运营也将获得城域网的支持,乌镇的无线城市和智慧城市也将在更安全的 *** 环境中运行。

(量子保密固网示意图)

未来三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重点城市群将启动量子通信城域网建设,量子保密固网将初步形成全国性覆盖。

量子通信产业链公司梳理

(以上内容由飞笛资讯原创)

潘建伟的量子通信是真是假,到底该相信谁?

量子通信工程是国家品牌,很多测评专家的专业知识也在那里。量子通信的国际学术界也很权威,能被这么多人认可,说明量子通信真的很厉害。

墨子号推出已经快三年了。有哪些新发现?量子通信与大众有什么联系?是伪科学吗?10日,在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三届全国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全国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常务副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潘建伟说了很多话。

墨子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发射以来有哪些新发现?潘建伟说,“墨子”作为科学实验卫星,主要有两个目的,一是实用。为了实现卫星与地球之间非常远距离的量子保密通信,它还有一个基本的科研目标,需要验证爱因斯坦严格意义上的“量子力学的非局域性”。

潘建伟透露,墨子推出后,性能指标远超预期,原本计划两年内完成的科学实验任务在两三个月内完成,所以性能上有充足的时间做一些改进,现在有很大的进步。同时,“墨子”将卫星与地面之间的密钥编码量增加了40倍,现在一秒钟可以传输约40万个密钥,可以满足一些保密通信的初步要求。

潘建伟说墨子也做了一个有趣的实验。因为目前量子力学和广义相对论结合的不太好,针对提出的测试协调模型。墨子做过实验,证明一些理论方案是不正确的,这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潘建伟表示,希望量子通信能尽快投入实际使用,希望未来能研制出一颗中高轨道的卫星,使其24小时全天候工作,以弥补墨子只能在夜间工作的遗憾,保证密钥能在更长的时间内生成。

近年来,对量子通信的质疑从未中断过,甚至有人认为量子通信是“伪科学”。对此,潘建伟回应说,公众对量子通信技术有所怀疑,主要是因为量子力学与他们的生活经历有很大不同,即使受过高等教育的人也不一定对量子通信的先进理论有很好的理解。因此,公众会怀疑量子通信的科学性,担心这项技术不成熟。

潘建伟进一步解释说,创新通常经历从产生到广泛应用的三个阶段。在之一阶段,当公众接触到一个新的领域时,最初的反应通常是不可靠的。比如最早的相机,大家都觉得灵魂被吸进了相机,不敢用。所以有人认为早期的量子通信是伪科学。等它成熟了,他们觉得这项技术还没有被广泛应用,产生了怀疑。“现在,我们确实有许多创新成果走在了世界前列,我们应该有信心。”

但潘建伟也表示,目前量子通信正处于从第二阶段向第三阶段转化的过程中,需要大量的科普工作。“当量子通信被广泛使用时,每个人都没有什么异常的感觉,创新过程就完成了。”

至于量子通信的作用,潘建伟表示,信息安全对国家和个人都很重要,从银行账户的密码保护到不开车的远程控制都有。量子通信原则上可以提供一种无条件的、安全的通信手段,这将大大提高未来的信息安全水平。

潘建伟表示,中国目前在量子信息领域具有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即使在某些方向上,仍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但也不能过于乐观,部分优势受到欧美发达国家的强烈冲击。与传统的国际科技强国相比,中国以往的科研组织模式主要是短期科研项目,在满足国家战略的迫切需要以及科技资源的整合和支持力度上仍然不足。与发展相比

潘建伟表示,他所从事的量子信息科学已经进入深化和快速发展的阶段,尤其需要跨学科交叉融合和攻关。他希望国家在这一领域部署重大科技项目,建设国家实验室。

去年,在全国政协双周咨询论坛上,潘建伟发表了“加强国家实验室建设,建设高水平创新团队”的演讲。考虑到欧盟、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在量子信息科学技术领域的国家战略已经启动,国际竞争激烈,潘建伟建议中国尽快实质性启动相关领域的国家实验室和科技创新项目建设,同时, 依托相关领域更具优势的创新单位开展国家实验室建设和运行管理,具体负责相关重大科研任务的总体部署和实施。

  • 评论列表:
  •  瑰颈尝蛊
     发布于 2022-07-16 12:16:03  回复该评论
  • 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那么,量子卫星都来了,“瞬间移动”“信息绝密”离我们到底还有多远?1世界上真的有“绝对安全”的通信吗?这得先说说通信中信息是如何被窃取的。传统光通信是通过光的强弱变化传输信息。从中分出一丁点光并不影响其他光继续传输信息,测量这一丁点光原理上就能窃取信息。量子通信则
  •  性许暗喜
     发布于 2022-07-16 19:38:16  回复该评论
  • 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密钥分发,届时联接亚洲与欧洲的洲际量子通信网也将建成。到2030 年左右,则将建成全球化的广域量子通信网络。下半年,京沪干线,杭沪干线和乌镇量子通信城域网建成,标志量子保密城际固网建设逐步展开。京沪干线:世界
  •  嘻友瘾然
     发布于 2022-07-16 15:14:17  回复该评论
  • 前者在传送量子态的过程中,光子会经由光纤或自由空间被实际传送到接收方; 后者则不然,纠缠光子对分处两地,量子态在一处消失后,却在另一处被重现,而光子本身却并不被传送

发表评论:

Powered By

Copyright Your WebSite.Some Rights Reserved.